“组卷人”还是“命题人”?——锐评辽宁省协作体九上语文试卷

yamete 发布于 2024-11-06 147 次阅读


​今日九上语文期中测试采用协作体试卷,由东北育才初中部老师命题。以往监考,我会浪费半小时做题,之后安心备课。能让我感到如此愤怒、连连质疑、不惜精心花费两个半小时审阅试题的,这几年来惟此一份。
对各兄弟学校多不负责任,才会如此命制试卷?
对全体几千名中考生多不在乎,才会如此命制试卷?
对“命题人”三个字多么轻视,才会在组卷网肆意拼凑60%以上原题?
对命题人多么信任,才会忽略种种谬误去签上“审校人”三个大字?
老天爷啊,你下吊吧,操死我吧。
如果你不操死我,
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,
这被组卷人所瞎组编的试题,
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错误,
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情绪,
和那来自脑海的无比熟悉的原题……
——然后我死了,
连最后一句实话也腐烂在举报里面。

协作体期中基础部分范围是1-4单元,以上16个字词分别来自于2、6、7、7、8、10、16、9、5、9、9、8、5、10、9、10课,频率如下表:
数字 9 10 5 7 8 2 6 16
频率 4 3 2 2 2 1 1 1
我要发问,为何第二单元第9课《论教养》、第二单元第10课《精神的三间小屋》的七个词语占了第一题的44%呢?为何第四单元只考察一个词语,是否有失偏颇?

这道题源自2022年甘肃武威中考试题,“营造”和“创造”原题没有,后续所有词语均为原题。

语法,请问句④用上了吗?如果句⑤出病句采分点,何不把④删掉?

这道题是2021年河北保定一模原题

(4)答案是“闲来垂钓碧溪上,忽复乘舟梦日边”,我想发问,为何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不可以?这句也是化用《宋书·宗悫传》典故,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,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。说其“未丧失对前途的信心”,为何不可以?

题干源自23-24湖南娄底期中考试,答案是A。A、C选项均为原题。想请问,D首句写“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共同之处”,接下来三句话,本人根据语境,可以理解为是对第一句话的解释说明。
然而文本呈现的“兴奋”“倨傲”“旷达豪放”“坚定意志”“乐观精神”这么多词语,唯二还有点联系的应该只有“旷达”和“乐观”吧……能说屎里有金子,金包银手镯里有金子,金包银手镯就是屎吗?答案自明。

文言文除第10题外,我校学生在周考模拟试题中刚刚做过原题,原题!学生刚做过!这还称得上“九上”期中”考试??
再者,7.答案给C,我和同事讨论B的合理性,同事说B?啥B?这不是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区别吗?你啥B啊?你这B和其他B能一样吗?
我愕然了。我反思,我为自己语文素养的匮乏而感到羞耻。但我就是觉得你这么出题,不是误导学生吗?下次遇到其他题,我要再给学生讲:“这俩“其”都是代词,是一样的,所以该选!”你看学生背后确是要骂我一辈子啥B的。
以及,8.(2)将“气象”作为采分点,译为“气度”,纵观整个初中课本,除“气象万千”指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,非常壮观外,根本没有这个实词,学生是如何能迁移到如此答案的?即使根据前一分句推测得出,它适合作为一个辽宁省中考语文的考点?


这道题是2023年北京平谷区中考二模原题。11题由命题人进行一些改版,答案给到D。我认为这道题出错了,没有正确答案。D选项在原文表述为“在中国传统建筑中,窗的造型艺术是民俗的主要反映”,选项中将前面的句首状语删掉,这绝对是“范围扩大”的错误,您把我嘴巴打烂也不影响这是一个错题。
12题问“窗的作用”,答案最后一点采用原试题“反映民俗”,答案依据为材料三第二行“窗的造型艺术是民俗的主要反映。”这里有一个很可怕的现实,我们教语文的总是自视清高,一面标榜自己有“语文味”“语文素养”“语文人的情怀”“批判精神”,一面却又把某某网站的题直接拿来,把所谓的“标准答案”奉为圭臬。难道组卷网就不会出错吗?难道二模试题一定没缺陷吗?北京平谷的命题人就一定没有错误?
显然,非也。我们说的“作用”一词,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、效果,例如这道题的前两个答案:窗可以通风,可以造景,这都是毫无疑义的。而句意是在表述窗的造型艺术主要反映了“民俗”的相关特征,不能说作用是“反应民俗”。材料三第一段最后一行提及,“……在建筑形式、生活氛围的创造上,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。”能看出作用也绝不等于“反映民俗”这四个别扭的文字。

这道题是对样卷18题“回归教材”的一个拙劣模仿。各位试想,题干文本呈现了海伦·凯勒流露出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,难道我们就一定喜爱选文中的老师吗?
虽然你我都知道,答案一定是“喜欢”,但这种喜欢,是带有言语暗示的“强迫逻辑”,它会使一个人的思维简单且麻木。可以在答案中正常给答案,但不能在题干中就直白的引导学生这么去做。


议论文阅读基本是23-24辽宁锦州九上期末原题!辽宁省的原题!
但是21题原题答案就是有问题的,题干问从哪两个“方面”阐述阅读对成长的作用。“方面”是什么?是相对的或并列的人或事物中的一方或一部分,答案直接给第三段和第五段分论点“阅读可以使人的心智逐渐成熟,看问题逐渐深刻(2分);阅读可以使人知不足,从而养成谦逊的品格与博大的胸怀。(2分)”
显然,答案答的是“作用”,不是“方面”。参考说明文第一题,选文从哪些方面说明了说明对象?答案应该是对说明对象特点的“概括”,而不是抄句子。

作文是19-20江苏泰州期末原题。

此作者没有提供个人介绍。
最后更新于 2025-03-21